黃翅大白蟻
發布日期:2015-07-15 00:00 來源:http://www.borderlineamazingcomedy.com 點擊:
基本信息編輯
原始文獻: China Journ. Sci. and Arts., 2(1-4):242-248
國外分布: 越南
資料來源: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十七卷 等翅目
2形態特征編輯
王、蟻后產卵繁殖,不產生補充性生殖蟻。兵蟻、工蟻均分兩型——大兵蟻、小兵蟻、大工蟻、小工蟻。大兵蟻
體長10.50-11mm,頭深黃色,上顎黑色。頭及胸背有少數直立的毛,腹部背面毛少,腹部腹面毛較多。頭大,背面觀長方形,略短于體長的1/2。囟很小,位于中點之前。上顎粗壯,左上顎中點之后有數個不明的淺缺刻及1個較深的缺刻,右上顎無齒。上唇舌形,先端白色透明。觸角17節,第3節長于或等于第2節。前胸背板略狹于頭,呈倒梯形,四角圓弧形,前后緣中間內凹。中后胸背板呈梯形,中胸背板后側角成明顯的銳角,后胸背板較短,但比中胸背板寬。腹末毛較密。
小兵蟻
體長6.80-7mm,體色較淡。頭卵形,側緣較大兵蟻更彎曲,后側角圓形。上顎與頭的比例較大兵蟻為大,并較細長而直。觸角17節,第2節長于或等于第3節。
有翅成蟲體長體長14~16mm,翅長24-26mm。體背面栗褐色,足棕黃色,翅黃色。頭寬卵形。復眼及單眼橢圓形,復眼黑褐色,單眼棕黃色。觸角19節,第3節微長于第2節。前胸背板前寬后窄,前后緣中央內凹,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“+”字形紋,其兩側前方有一圓形淡色斑,后方中央也有一圓形淡色斑。前翅鱗大于后翅鱗。
卵乳白色,長橢圓形。長徑0.60-0.62mm,一面較平直。短徑0.40-0.42mm。
大工蟻
體長6.00-6.50mm。頭棕黃色,胸腹部淺棕黃色。頭圓形,顏面與體縱軸近似垂直。觸角17節,第2至第4節大致相等。前胸背板約相當于頭寬之半,前緣翹起,中胸背板較前胸略小。腹部膨大如橄欖形。
小工蟻
3生活習性編輯
黃翅大白蟻營群體生活,整個群體包括許多個體,其數量大小隨巢齡的大小而不同。據安徽記載,一般為20-40萬個,未超過60萬個。
白蟻群體內可劃分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兩大類,每個類型之下又可分為若干個品級。生殖類型即有翅成蟲,在羽化前為有翅芽的若蟲,分飛后發展為原始型蟻后和蟻王。在黃翅大白蟻巢體中未發現有補充繁殖蟻,但在巢中有時能發現未經分飛的有翅繁殖蟻可以直接脫翅交配產卵,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補充繁殖的作用。非生殖類型主要有工蟻和兵蟻,它們都有性的區別,但性器官發育不完全,無生殖能力。在工蟻中又有大至小工蟻之分。工蟻在群體中數量最多,擔任群體內的一切事務,如筑巢、修路、運卵、取食、吸水、清潔、喂養蟻后和蟻王以及撫育幼蟻等工作。兵蟻的主要職能是警衛和戰斗,因此上顎特別發達,但無取食能力,需工蟻喂食。在群體中兵蟻分大小兩種,大兵蟻主要集中在蟻巢附近。
黃翅大白蟻分飛的時間因地區和氣候條件不同而異。據觀察,在江西、湖南分飛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;廣州地區3月初蟻巢內出現有翅繁殖蟻,分飛多在5月份。在一天中,江西多在23-2時;廣州地區多在4-5時分飛。分飛前由工蟻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筑成分飛孔。分飛孔在地面較明顯,呈腎形凹入地面,深1-4cm,長1-4cm??姿闹車凡加性S多泥粒。一巢白蟻有分飛孔幾個到一百多個。分飛可分多次進行,一般5-10次。每年分飛翔飛出的有翅繁殖蟻數量隨巢群的大小而異,興旺發達的巢群可飛出2000-9000頭成蟲。黃翅大白蟻的分飛,一個巢群有時間隔1、2年才分飛一次,有時可連續數年,每年均分飛。
有翅成蟲分飛后,雌雄脫翅配對,然后尋找適宜的地方入上營巢。營巢后約6天開始產卵,第一批卵30-40粒,以后每天產4-6粒。卵期約40天。據成年巢觀測由幼蟻發育成工蟻需要3個蟲齡,歷期達4個多月;發育為兵蟻要經過5個蟲齡;發育為有翅成蟲要經過7個蟲齡,歷時7-8個月。初建群體的入土深度,在頭一百天內為15-30cm。巢體只有一個平底上拱的小空腔。初建群體發展很慢,從分飛建巢到當年年底,巢內只有幾十頭工蟻和少數兵蟻。以后隨著時間推移和群體的擴大,巢穴逐步遷入深上處。巢入土深可達0.8-2m,一般到第四或第五年才定巢在適宜的環境和速度,不再遷移。在巢內出現有翅繁殖蟻分飛時,此巢即稱成年巢。
黃翅大白蟻有“王宮”菌圃的主巢直徑可達1m。主巢中有許多泥骨架,骨架上下左右都被菌圃所包圍?!巴鯇m”一般都靠近中央部分,主巢旁或附近空腔常貯藏著工蟻采回的樹皮和草屑碎片等?!巴鯇m”中一般只有一王一后,偶爾也有一王二后或三后的現象。主巢外有少數衛星菌圃。黃翅大白蟻的巢群上能長出雞地菌,一般菌圃離地面距離45-60cm左右。[5]
4防治方法編輯
1、造林地和新設苗圃的白蟻防治措施。在新設圃地、荒山、墳地、次生林地造林前清除雜木、荒草,每公頃設150-300個誘集坑,坑內橫豎堆置多層劈開的松柴(或樹皮),淋些淘米水或紅糖水,坑蓋用草袋、蘆席蓋緊,上面覆土成堆狀,便于瀝水,在白蟻活動危害季節,隔10-15天,輕揭坑頂,發現白蟻在活動取食時,用噴粉槍輕輕噴施70%滅蟻靈粉劑,讓較多的白蟻帶少量藥粉回巢,由于相互舐理和交哺行為,使整巢白蟻死亡,此法可控制圃地和造林地白蟻危害。
2、苗木、插條、幼樹根際土壤處理的防治方法。發現幼苗、插條、幼樹根際遭到土棲白蟻危害時,在圃地四周或被危害侵襲的苗圃傍坡開溝,用1%的氯丹乳劑噴霧處理,以后覆土掩蓋,受害幼樹四周開溝,以0.04%氯丹乳劑澆灌溝內土壤,防止白蟻蛀食。
3、煙熏殺。在杉木造林帶狀整地時,如發現白蟻較粗蟻道,人工追挖至主蟻道,用一端封閉一端敞開的自然壓煙筒點燃煙劑后,對準主蟻道,由于高溫產生高壓,將敵敵畏煙霧壓入主蟻道、蟻巢,使整巢白蟻中毒死亡。
4、人工挖巢法。根據土棲白蟻蟻巢在地表的外露跡象——蟻路、泥被、樹上泥套的分布狀況;地表4-6月份出現的分群孔;6-8月高溫多雨季節出現的雞地菌,結合地形起伏,判斷蟻巢位置,人工開挖,找出蟻道,用竹篾、枝條捅入“引路”,根據枝條上兵蟻多的方向挖出主蟻道,再挖至主巢,獲取蟻王、蟻后,搗毀蟻群。
5、林地直接誘殺法。在大面積的杉木人工幼林、板栗、橡膠等經濟林內,在25-27℃白蟻活動頻繁的春秋季,每公頃林地設置150-300個誘集堆,由枯枝落葉和鮮草皮堆成,上面用5-10cm表土堆嚴,堆上適當淋些水,半月后誘來白蟻取食,如堆中放誘餌劑(70%滅蟻靈1.5份,菝葜、蕨類粉末6份,糖1.5份,全重4g)。白蟻取食枯枝、雜草同時,也將70%滅蟻靈吃下,互相傳遞,整巢白蟻死亡。[3]
6、光誘殺黑翅土白蟻、黃翅大白蟻(包括家白蟻)的成蟲都有較強的趨光性??稍诿磕?-6月間有翅成蟲分飛期,采用黑光燈和其他燈光誘殺。